昨天美、日、印、澳舉行了四方會談,由各自的外交首長代表參與,受到中國非常強烈的警告,中國反應之所以那麼大,是因為這個會談很明確就是針對中國而來。
同時,這場會談也是關於拜登政府區域戰略的重要展現。最一開始發起這場會談其實是在川普總統任內,作為印太戰略的一部分,而如今新政府選擇繼續舉辦,也代表無論在其他政策方面如何不同,至少在印太地區,新政府的態度跟川普任內是一致的,但做法會有所不同,前幾天拜登的談話也印證了這點。
拜登在談話中提到,他不會跟中國在台灣議題、維吾爾人權、香港議題上與中國爭辯,被很多人誤解成他不會對抗中國。但如果仔細看前後文,他的意思其實是他能夠理解中國維持內部統治的困難,如果跟中國硬碰硬,只會造成兩敗俱傷。
但對美國來說,民主與人權是不能退讓的底線,因此美國不可能就此袖手旁觀。只是拜登的做法將不同於川普強硬的與中國公開對抗,他不會跟中國做口舌之爭,而是聯合其他盟友對付中國,這場四方會談其實就是拜登新模式的實踐。
所以未來的數年,我們或許很難看到美國與中國在公開場域有什麼非常激烈的交鋒,但這不代表檯面下毫無動作。至少在現階段看起來,過去川普在印太地區留下的佈局依然會被拜登沿用,同樣的,在台美關係方面,或許會少了過去川普時期非常顯著的明面上突破,但合作並不會就此中斷。